- 司晓夏;
贯穿式造型尾灯中,纯“一”字造型(即细长条)后位灯最吸引目光。本文针对该类后位灯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光学模拟分析发现,该系统无法同时满足光学法规及点亮均匀这两项要求。为此从几方面提出方案,如调整后位灯造型和更改固定侧尾灯单独点亮时亮度或点亮逻辑等,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针对后位灯的点亮均匀性,从几种发光方式进行分析,并对比优缺点。为今后该类后位灯系统的设计,在造型布置、点亮逻辑以及发光方案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年02期 v.33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曾赤良;吴大德;
通过光学设计软件ZEMAX设计了一款可适用于安防监控摄像头中的同轴照明方案。该方案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首先设计了一款可用于监控视频摄像用的大光圈成像物镜,具有焦距光圈数为F1.8的大光圈视频监控摄像镜头;然后设计了满足成像镜头可用的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采用的是同轴光照明设计,使用普通的朗博体LED芯片作为光源,通过本设计提供的照明光路实现光源的准直匀光和整形,将光束投射到物镜系统中;再从成像物镜中投射到被照明表面。整个方案结构简洁,不需要单独开孔安装照明装置,照明效果的均匀性好,易实现加工要求,具备很好的商用前景。
2022年02期 v.33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刁建新;王振坤;姚胜;袁景玉;刘诗雨;
近年来,建筑照明能耗不断增大,智能照明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针对当前智能照明系统及其控制策略与技术手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智能照明系统中各模块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同时从区域人员分布、自然采光以及用户生理信息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智能照明系统对应的控制策略。
2022年02期 v.33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黄顺云;
为保障全天候的安全飞行,飞机驾驶舱指示灯的亮度需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使其上的信息在所有情况下能够被迅速识别且不会干扰飞行员。本文调研民用飞机相关的国内外行业标准与各机型的驾驶舱指示灯光性能需求,通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特性分析比较了不同的调光方式、通过指示灯样件的光性能测试得出模拟调光的应用方法,为后续新机型指示灯的调光设计以及指示灯产品的国产化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2022年02期 v.33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王会芹;
针对目前的LED舞台灯调光系统交互性和实时性不高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手势的调光系统。该系统利用手势传感器检测手掌的不同动作,再将动作信号转换为标准的LED灯调光信号,最终实现灯光信号跟随手势的变化而交互变化。测试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交互性和可行性。
2022年02期 v.3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 李东;郭伟玲;尹飞;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急剧增长,这催生了LED植物补光技术的发展。LED植物补光技术就是利用LED光源对植物进行照射来补充太阳光的不足,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满足食物供应的要求。现在的植物补光系统采用LED作为光源对植物进行补光,相比于其他传统的人工光源,能更好地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植物补光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于控制LED的发光强度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LED植物补光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然后介绍了调光方式,最后介绍了系统控制的研究进展。
2022年02期 v.33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 杨薇;姜丽丽;
红光及远红光稀土荧光粉在LED植物照明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稀土荧光粉存在制备复杂、跃迁禁阻、成本较高等问题极大影响该材料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有机配体修饰Eu(III)发光中心,利用其天线效应提高稀土纳米片在近紫外和蓝光领域的吸收强度,改善发光强度;同时,将稀土材料制备成Eu(III)掺杂的氧化钇纳米片,大大增加了比表面积,增强了原子利用率,从而降低其成本;通过电镀时间可简单控制发光强度,实现经济、节能、环保、简便的稀土荧光薄膜制备技术。
2022年02期 v.3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 李家旭;李小亚;刘海浪;詹浩杰;韦晶;
地铁直流智能照明系统,采用DC220V为灯具供电,同时利用直流供电线路传递信号,其通信方式可以有曼彻斯特编码、降压式、直流电力线载波等,根据地铁照明的需求以及通信方式的差异,曼彻斯特编码通信为最佳的通信方式,利用直流电源柜的调压功能进行指令传输,实现分区调光。同时,通过传感器与直流电源柜的联动实现按需照明、人性化照明。
2022年02期 v.33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刘明;钟国虹;钟国淼;王京池;
2021全国灯光调研活动重点关注了近年有代表性的灯光及舞台工程,包括文旅、山水、综合演播室、特种演播室等,报告介绍了典型工程的设计、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特点和发展动态,同时关注了工程的技术成就和社会效益。
2022年02期 v.33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李烨;张海滨;张明宇;
以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三号院改造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指出了该四合院内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采光问题及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提出以光环境改造为出发点来提升四合院内人居环境质量的构想。后期借用Radiance采光软件对改造前后的天然采光状况进行模拟计算,主要从平均采光系数和采光均匀度两方面进行光环境数量和质量的综合评价。根据量化结果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当前采用的改造方式可以较好地改善四合院及室内光环境,这种方法有望为旧城改造中有效利用天然光提供借鉴。
2022年02期 v.33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王舒翼;汪亚江;范晴;孙文超;张明宇;盛海涛;
近年,在建筑采光研究及相关应用中,典型年数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由于不同的数据开发者所采用的思路及方法也存在差异,不仅会直接影响建筑采光模拟结果的精确度,而且在典型年数据更新周期内,城市气候可能会发生短期、随机、显著的变化,DeST典型年数据难以满足全年逐时(甚至逐分)的动态采光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些情况,本文以天津实测太阳辐射数据为参考,通过典型年修正数据的实验模拟和实测采光数据的实验模拟数据对比,对DeST典型年数据在天津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2022年02期 v.33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 王刚;沈葳;赵明亮;余小燕;
古城镇以建筑、街巷、牌坊等设施为载体记录当地的人文历史,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古城镇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古城镇的保护利用已成为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但总体上,目前古城镇夜景照明仍存在标准不一、手法随意、光效雷同、单调乏味情况,给游客带来平淡的体验感,也无法体现古城镇间的个性化差异。本文以千年州府规制的严州古城为例,对古城镇景观照明整体布局、考量重点、艺术手法、关键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形成能够真正表达古城镇文化特征且又能给游客带来清新、雅致体验感的艺术化照明设计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能够让古城镇在彰显文化特色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进而以美的方式传承文化基因,助推文旅融合及夜经济发展。
2022年02期 v.33 1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王立雄;王楚尧;于娟;陈天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加和延伸,车站数量逐渐增多,功能趋向复合,车站室内环境愈发受到关注。多数车站建在地下,隔绝天然光,车站的人工照明环境成为影响乘客感受的重要因素。为了解车站照明环境现状,本文选取6座城市41个车站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收集了车站光源及灯具信息,测量了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色温、显色指数等照明环境质量参数。对轨道交通车站分区照明的常用手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场所及分区的照明环境现状数据;探讨了LED光源在光效和能耗方面的优势;在结论中提出了分区照明的区域划分、照明质量提升、照度设置等方面的改善建议。调研充分考虑了不同场所的空间特征与使用需求,调研结论可为改善车站照明环境提供数据基础。
2022年02期 v.33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邱增;
根据登机桥通道实时伸缩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了登机桥内部照明的控制方法,对通道中布置的可能被内(中)通道遮挡的灯具进行实时通断控制,从而实现一定的节能效果,满足了登机桥使用用户对登机桥照明节能的需求。
2022年02期 v.33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 张晓倩;张九红;吕坤洁;
商业建筑的光环境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光环境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自然、放松、具有指导性的空间氛围,也能在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综合应用下实现建筑照明节能。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商业建筑光环境设计标准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其次对商业建筑光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商业建筑不同空间的光环境研究以及商业建筑光环境的节能策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最后总结了商业建筑光环境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未来商业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研究以及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2年02期 v.33 182-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石瑶;晁岱全;
本文是传统绘画空间、色彩、氛围等营造手法在历史街区夜景照明设计中的一次全新尝试。文章总结温州松台九山历史街区夜景照明的现状问题及设计诉求,研究宋代郭熙绘画中的“三远法”空间透视理论,“如画观法”探讨“三远法”在温州松台九山历史街区夜景照明设计中的运用与实践。同时本文也为当代历史街区夜景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33 190-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李训智;李静;高帅;杨秀杰;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增强现实技术作为照明设计过程中的拓展表现手法,开始在城市景观照明中得到了初步应用。本文以济南中央商务区公共空间景观照明实际项目为例,分析可现场体验的增强现实在照明设计应用中遇到的标志物识别稳定性、画面变形修复和内容数据平衡性等主要问题及其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可为后续类似项目及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33 197-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